學校發展簡史
一九六三年,鮑思高慈幼會會士胡子義神父到澳門路環九澳照顧痳瘋村的病人並在路環一帶傳教,見到九澳區教育落後,村童求學殊多困難。胡子義神父在一九七二年創立「九澳聖若瑟小學」並提供寄宿服務,入讀人數多達三百餘人。一九八三年胡子義神父將「九澳聖若瑟小學」的辦學權移交母佑會管理,在「九澳聖若瑟小學」旁邊成立「鮑思高青少年之家」照顧無家可歸的青少年,胡子義神父在一九八五年再建立一所新學校「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以紀念雷鳴道主教的偉績並著重推行鮑思高預防教育法。
發展歷程
60年代 胡子義神父在路環九澳聖母村照顧被遺棄的痳瘋患者。
1972年 胡子義神父創立「九澳聖若瑟小學」並提供寄宿服務照顧男、女青少年。
1983年 胡子義神父把「九澳聖若瑟小學」辦學權移交給鮑思高慈幼會女修會(母祐會修
女)。
1984年 成立「鮑思高青少年之家」,是本澳街童容身之所。
1985年 胡子義神父得到熱心人士的支持,在「九澳聖若瑟小學」旁邊創辦「雷鳴道主教
紀念學校」,扶助貧苦無依的青少年求學並提供寄宿服務,學校只有小學三年級
至六 年級。
1986年 增辦機械和文商科職業先修班。
1989年 因場地及師資不足暫時停辦機械和文商科職業先修班,但仍辦正規教育。
1991年 開辧小學三年級至初中二年級,服務約150名青少年。
1992年 7月8日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獲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陳興神父及其議會正式議決
承認本校為中華會省屬校。
1993年 擴建飯堂及聖堂。
1994年 在九澳越南難民營成立雷鳴道職業訓練中心為青少年提供電機及水電培訓課程。
1996年 5月2日澳門社會工作司批準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開辦青少年宿舍,名額為120
人,服務對象為9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正式成為一所具規模的寄宿學校。
1997年 雷鳴道職業訓練中心遷往司打口繼續營運,並曾設冷氣課程,每個課程為其3個月。
1997年 「鮑思高青年村」慈青營及「鳴道苑」舉行奠基禮,由行政教育暨青年事務政務司
黎祖智、運輸暨工務政務司鮑維立、澳門教區林家駿主教及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
何廣凌神父主持。
1999年 慈幼會總會長韋基神父主持「鮑思高青年村」慈青營及「鳴道苑」之落成及祝聖典
禮。
1999年 12月3日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納入公共學校網的非牟利私立教育機構。
2002年 12月雷鳴道職業訓練中心遷往祐漢繼續營運,並曾設電腦及烹飪課程。
2003年 雷鳴道職業訓練中心成為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的成人教育部,正式納入雷鳴道主教
學校管理。
2004年 鳴道苑接受中二以上學生不需要接受寄宿服務。
2009年 初中取消工藝科,以文化課程為主,鼓勵學生繼續升讀高中課程。
2012年 學校提供融合教育服務,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能得到適切的教育及輔助服務。
2013年 鳴道苑要求全體學生接受寄宿。
2015年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成人教育部停辦水電冷氣及烹飪課程,華道角慈幼青年及家
庭教育牧民中心開展教育牧民工作。
2019年 開辦職業高中“資訊及網絡科技”課程,同年7月與CTM簽定培訓及就業計
劃合作協議。
2019年 11月學校進行外牆維修工程。
2020年 8月完成學校外牆維修工程。
2022年 7月第一屆職業高中“資訊及網絡科技”課程學生畢業。